语法自然的词典生成方式 – 以邦布语为例

metricv 发布于 2024-09-29 49 次阅读


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将明文消息编码为目标词汇表的算法。该词汇表可以由假想语言中的一组单词构成,并且可产生流畅自然的结果(这里的例子使用了《绝区零》中的邦布叫声;类似的例子还有猫叫声、狗叫声等)。结果如下所示。

词汇表可以替换为任何符号集。如果你想构建一个猫语生成器,可以使用诸如[“喵”, “喵呜”, “嗷”]这样的词汇表。输出将是一个由这些词汇表(和空格)连接起来的序列。

实现

网页版的邦布语生成器: https://bangboo.sakana.moe

源代码:https://gitlab.com/MetricVoid/bangboo

目标

该算法旨在将短句编码为由词汇表中的单词组成的序列。目标是使编码尽可能简短。

Input Data

算法使用以下输入数据

$I$: 输入的明文,编码为一串字节。

$L$: 目标语言的词汇表,表现为一个符号列表。$L[i]$ 指词汇表中的第 $i$ 个符号。符号必须遵守某些要求,见 构造词汇表

$zdict$: 预设的DEFLATE词典,包含了 $I$中可能出现的常用词汇. 例如,如果 $I$ 是自然语言,那么 $zdict$ 就是这门语言中的常见词汇。

算法

算法包含以下步骤:

第一步 压缩

首先,输入数据使用DEFLATE算法和预设词典压缩。

$$C = DEFLATE(I, zdict)$$

选择DEFLATE的原因是我们预计输入是一个重复较少的短句。像LZMA这样的算法在编码包含重复的大文件时更有效率,但它们使用区间编码器,这意味着在处理重复较少的短文本时效率较低。

与在整个输入上运行zlib并生成并嵌入到输出中的字典相比,我们选择使用预设字典的原因是,我们假设了输入预计是一个重复信息较少的短句。在理想情况下,使用内置大量常用词汇的字典,压缩步骤主要由指向字典的指针序列组成,这样效率更高。

第二步 N进制编码

在第一步后,我们会得到一串代表输入的字节。接下来要将这串字节映射到目标词汇表上。

There are two parameters we can tune here: element group size(M) and lexicon size(N). The basic idea is to treat the byte sequence as a huge number, convert it into base-N format, and correspond each digit to a word in the lexicon. However, the output is usually massive if treated as a single number, preventing efficient modulo and division operations. Therefore, the output sequence $C$ is divided into numerous smaller numbers, each consisting of M bytes. If $C$ is not a multiple of M bytes, zeros will be added as padding. Since N is usually not an integer power of 2, a larger group size M could help efficiency by utilizing more of the fractional bits, but it would also lead to longer padding if $len(C)$ is not a multiple of M.

这里有两个参数可以调整:元素组大小(M)和词汇表大小(N)。基本思路是将字节序列视为一个大数,将其转换为N进制格式,并将每个数字对应到词汇表中的一个单词。然而,如果将输出视为一个单一的大数,通常会非常庞大,导致模运算和除法运算效率低下。因此,输出序列C被分成许多较小的数字,每个数字由M个字节组成。如果C不是M字节的倍数,则会添加零进行填充。由于N通常不是2的整数次幂,较大的组大小M可以通过利用更多的分数位来提高效率,但如果 $len(C)$ 不是M的倍数,也会导致更长的填充。

举例,压缩后的字节序列含有多个M字节长的小段,可以为表示为

$$C = \overline{C_1C_2C_3...}$$

然后将每段M字节的序列转换为N进制,C的N进制编码就可被描述为矢量E

$$E = \langle C_{1_{[N]}}, C_{2_{[N]}}, C_{3_{[N]}}... \rangle$$

Step 3. Correspond encoding to the lexicon

最后一步就是对照词汇词典,找出对应的词组。

将矢量 $E$ 写成如下形式

$$ E = \langle E_1, E_2, E_3, ... \rangle $$

对 $E$ 中的每一个元素,提取它的数位。

$$ E_1 = \overline{E_{1_1}E_{1_2}E_{1_3}...} $$

那么,$E_1$ 的此表编码就是

$$ L_1 = \overline{L[E_{1_1}]L[E_{1_2}]L[E_{1_2}]...}$$

最终的编码$R$ 就是 $E$ 中每一个元素的编码连接在一起

$$R = L_1 + SPACE + L_2 + SPACE + L_3 + ...$$

这里的 $SPACE$ 可以是空格,也可以是词组中选择一个词,专门作为分隔符使用。

Constructing The Lexicon

Rules

词汇表 $L$ 必须遵循特定规则。

  • 不能有重复的单词或符号。
  • 除非特别保留用于此目的,否则任何符号中不应包含 $SPACE$。
  • 任何符号都必须不可以由其他符号连接得到。例如
    • [A, B, C] 是一个有效的词汇表。
    • [A, B, ABC] 也是一个有效的词汇表。
    • [A, B, C, ABC] 是无效的,因为 ABC=A+B+C。在编码结果中,序列 ‘ABC’ 是有歧义的,因为它可以解码为 A+B+C 或 ABC。
    • 还值得注意的是,在解码过程中,子词应从最长到最短与编码序列匹配。例如,如果从序列 ‘ABC’ 中消耗了 A+B,剩余的序列 ‘C’ 无法与词汇表中的任何内容匹配,会产生错误。

Tricks

有一些技巧可以用来增加词汇表的大小,从而获得更短的编码输出序列

  • 添加不可见字符,例如零宽空格。
  • 使用相似的字符创建不同的序列,例如中文感叹号和英文感叹号!
最后更新于 2024-09-29